服務熱線
0736-6681917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推進浙江與安徽兩省都市圈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內在要求,需要浙皖兩省尤其是杭州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以開放、共享、共建、共贏為原則,以數字經濟為牽引,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加強數字經濟的科技和產業支撐,推動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建設區域數字中心。
浙皖都市圈具備推進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良好基礎
黨的十九大以來,兩省都市圈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新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被開發,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增長速度快于全國平均水平。圍繞發展新經濟,加快建設省域數字中心,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三位一體的數據引領型發展模式,加快培育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支持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數字化工廠,為兩省都市圈一體化構建數字經濟的現代產業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浙皖兩省相繼出臺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推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行動方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將今后五年作為重要的創新突破期,數字經濟目前已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的密碼。安徽省委十屆七次全會明確把搶占數字經濟制高點作為重大工作部署并著力推進,各地市地方專項規劃紛紛在數字經濟領域勾勒美好藍圖。
二是產業規??焖贁U張。浙皖兩省軟件和大數據產業在重點園區、重大項目、骨干企業和優勢產品建設上成效明顯,數字經濟和傳統產業加速融合,進入全國企業兩化融合評估系統的企業數逐年增加,主導行業在完善信息技術服務、培育產業發展新業態、構建結構合理創新驅動的產業體系方面優勢進一步擴大。
三是產業集聚、企業實力穩步提升。浙皖兩省都市圈涌現出一批國家級、省級園區,虹吸集聚效益增強。跨區域的大數據交易中心正式上線,為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性平臺。大數據產業園助推工業轉型升級,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園區內重點骨干數字經濟企業快速發展。不少數字經濟企業入圍全國軟件百強企業,有的進入全國軟件企業綜合競爭力200強。
四是積極打造互聯網平臺和大數據實驗室。兩省都市圈都支持當地骨干企業與國內龍頭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聯合培育在國內有競爭力、影響力的本地產業云服務平臺,帶動本地重點產業創新發展。
五是G60科創走廊和商合杭高鐵拉近了浙皖兩省都市圈之間的時空距離。浙皖兩省本就山水相連、人文相親,如今浙江省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和安徽都市圈的科技創新優勢,在數字經濟一體化戰略的統領下將會更加凸顯,合作共贏的進程將會大大加快。
浙皖都市圈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合作領域寬廣、前景美好
站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高度來看,浙皖兩省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做大電子信息產業規模、提高數字應用水平和構建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方面,具有廣泛合作領域和深度合作空間。
一是共同促進數字化基礎建設。兩省都市圈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和兩化融合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仍處于工業化階段,數字化、智能化程度不高。這為兩省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是進一步做大產業規模。目前,浙皖兩省的數字經濟產業規模總量還可以擴大,從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高度來看,數字經濟尤其是數字經濟領域的軟件收入占全國軟件總收入的比重還不高;規模以上軟件企業數量少、小微企業數量多。
三是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合作提升空間。浙皖兩省都市圈完全可以在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開發、基礎軟件產品生產以及應用創新和模式創新方面展開一體化合作;可以集兩省優勢對數字經濟產業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特別是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和軟件服務、嵌入式軟件業務等細分行業深度合作。
四是平臺支撐一體化發展前景可期。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實體經濟全要素連接樞紐、資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腦。近年來,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浙皖兩省都市圈既有技術儲備,又有建設經驗和龍頭企業,一體化的框架有助于平臺建設,使核心能力相對薄弱的局面得到有效改觀。
五是協力應對信息安全保衛戰。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信息網絡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必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浙皖兩省都市圈在數字安全領域的技術儲備和研發力量以及現有產業方面,可以進一步統籌規劃、合作共建。
浙皖都市圈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在創新體制機制、統籌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項目化帶動一體化等方面,推動一批具有戰略性、長遠性、根本性、特色性、融入性的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事項落地。同時,高度重視發揮兩省都市圈科技創新的優勢,推進以高科技、新領域和基礎設施為主的全產業鏈項目工程建設,形成集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為一體的高質量項目體系,為浙皖都市圈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聚焦數字經濟重大技術研究和應用。一些發達國家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圍繞數字經濟的核心技術特別是“撒手锏”,集中多部門、多研究機構的力量,投入巨額資金,合力開展專項研究。不僅如此,歐美國家還在軍民融合領域推進數字技術的研發和數字產業化,以應對軍事和國家安全領域因數字技術變革而帶來的挑戰。因此,浙江和安徽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必須站在全局和國家總體安全的高度,依托科技創新平臺,著力開展數字技術操作系統、芯片和處理器以及區塊鏈技術等核心技術和重大項目研究,搶占數字技術與數字產業發展先機。
增強大數據應用示范工程建設力度。構建高速、移動、安全的信息基礎設施,著力加強面向“互聯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云、網、端”建設,重點推進4G網絡優化、積極推進5G商用、著力推進IPv6發展和無線局域網建設,為大數據應用服務快速發展提供支撐。大力開發各類行業數據庫,建立專題數據庫,對高科技領域數據進行深度加工,提供內容增值服務。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手抓。在數字產業化方面,緊扣數字經濟基礎,掌控好龐大的數據資源,在數據歸集、傳輸、存儲、處理、應用等數據鏈各環節,開發和形成相應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力求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走在前列。在產業數字化方面,致力于融合創新發展,進行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創新實踐,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營造全社會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堅持“一把手”抓數字經濟,制定發展規劃和政策舉措,打破制約數字生產力發展的制度障礙,推進市場化的生產資料分享,提升市場配置資源效率,加速數字化轉型,引領和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發展數字經濟關鍵要素是人才,積極打造創新創業平臺,組建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匯聚全球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創新創業企業和人才。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同時,構建安全的網絡環境,加大對網絡和信息安全違法的打擊力度,完善安全信息基礎設施,強化對大數據、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政務數據資源的安全保護。建設大數據安全支撐體系,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網絡安全制度,建立大數據安全評估體系。強化資源整合,率先在兩省都市圈建立大數據安全防護監測預警平臺,建立政府和企業安全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大數據及網絡安全挖掘分析和態勢感知。
【作者單位:安徽省社科聯、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